悼念一代音樂大師 - 黃友棣教授
黃友棣教授是我非常敬重的當代音樂大師。
早晨趕捷運上班,隨手拿了一份捷運報,赫然看到新聞報導:黃友棣教授於7月4日(2010年)仙逝,享壽百齡。突然一陣錯愕,不願相信這是事實。在我印象裡,大師高大的身軀,健朗的英姿,老當益壯,是健康老人的典範。怎會如此迅速告別人間呢?
雖然他生前希望人們以喜慶的方式為他的辭世治喪。但這樣一位令人景仰的長者離開人間,還是叫人不捨。驟然聽到他的離世訊息,心中不免難過許久。
大師一生奉獻於音樂創作與作育英才,以年近百歲的高齡,猶諄諄教導學子,暢談音樂與人生。他的去世不只是教育界的一大損失,也是國家社會的遺憾哪。
猶記兩年前,我們采苑合唱團準備在冬季音樂會上專場演唱大師一些膾炙人口的作品,諸如:杜鵑花、琵琶行(白居易詩作)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詩作) 、傷別離(辛棄疾詞作) 、陌上花(蘇軾詩作)等合唱曲目。當這些作品透過音符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快慢急緩,或絲絲縷縷若涓涓溪流,或澎湃洶湧如長江大河,傳遞出人間至性至情的感懷,古代大詩人的傑作所蘊含的哲思與情感奔瀉在我們的胸臆間激盪,當時我真正見識到了大師的作曲功力。當指揮徐珍娟老師數度南下向大師請益,希望獲得樂曲細節上的指導,徐老師在團練時向大家說:大師的身體狀況非常地好,精神瞿鑠,侃侃而談,不但指點詳盡,還讓她抱了一堆參考書回家。當時我們都羨慕大師養身有道,也為樂壇能有這樣的長生壽翁幕後指導慶幸。
大師早年負笈英國學小提琴,繼而留學義大利學作曲,學貫中西,音樂素養深厚自不待言,文學根底紮實亦不遑多讓。生於憂患,長於戰亂,歷經敵寇入侵,河山變色的大時代,毅然踐履書生報國的志氣,用愛國音樂鼓舞人心,喚起民族意識,這是他前半生對國家的貢獻。戰後遷居香江,教授作曲外,潛心研究中國民族音樂;1987年,自珠海學院退休後,來台定居高雄,協助地方政府及當地合唱團推廣樂教,為學校寫校歌,也為軍方寫軍歌,更為佛教社團寫佛曲,以其餘生發光發熱,弘揚音樂,教化人心,這是他後半生對社會的貢獻。最為難能可貴者,大師不慕名利,不攀夤權貴,寧可默默耕耘,不願矜誇吹噓,因此新聞曝光極微,致令年輕一輩者,不知台灣有此國寶。大師皈依佛教,深受佛學思想薰陶,早已超脫生死,瀟灑物外,所以他在病榻上,交代遺體火化,骨灰散佈山林;一切作品,不索任何版權費用,悉歸全民共享。正因為對死亡毫無畏懼,對人間充滿大愛,最後含笑而終。大師的稱號,不只因為他的事功,更是他的德行足以為世人楷模,令人永遠懷念。在人生的奮鬥道路上,他是光榮的勝利者,讓我們把杜鵑花插在他的胸前,恭送大師回歸永恆的宇宙。
文 / 古陽齋主
◆ 黃友棣大師作曲的【杜鵑花】
由朱振威老師指揮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學生合唱團演唱
◆ 黃友棣大師作曲的【傷別離】
由徐珍娟老師指揮采苑婦女合唱團演出